“以前覺得風沙厲害,現在治理好了之后,發現人定勝天是個鐵道理,沒有人所克服不了的困難,哪怕是自然環境特別差的蘭考,憑著釘釘子的精神都能完成‘華麗’的轉身。”開封市一當地居民說道。把環境不好的地方治理得特別好,把條件差的地方改頭換面,蘭考憑借自身的拼搏精神拿到了滿分成績。
細數治沙以前,七朝古都開封市的蘭考縣是受沙塵侵害最嚴重的幾個縣城之一,經濟也不發達,在當時縣委書記焦裕祿同志的帶領下,“沙塵”敗給了執著的人類,蘭考的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觀,一躍成為中國少有的生態示范縣之一。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蘭考時首次提出縣域治理“三起來”的重要要求,為蘭考縣走向致富指明了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
如今蘭考縣已發展成為集生態文明現代化為一體的國家園林縣城、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和全國雙擁模范縣,建設成績令許多“同齡”縣城感到十分驚訝。中國交通報組織新一期培訓班將學習考察點專門設在蘭考,學員們在中國交通報刊協會副秘書長姚鋒和河南省記者站站長周愛娟同志的帶領下,有機會第一次“近距離”地接觸這個“有顏有料”的生態示范縣城。
“生態綠化文明城”名不虛傳
蘭考縣作為全國文明城市的提名城市,在細節上處處展露著它的“與眾不同”,車行在縣城最繁華的一條街道上,精心制作的紅色背景的標語布滿了各大墻壁,大多是一些接地氣的“段子”和鼓勵人辛勤勞作的句子,如“做人要老實,蓋房要結實”,“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勤勞使人致富,懶惰一事無成”等等,讀起來朗朗上口又充滿了改革的生氣。這些標語如小紅帽一般點綴了街道的文明風采。
整個縣域規劃體現了小而新的特色,沿途指示牌、酒樓、鄉旅社、民宿、農村商業銀行、公益超市隨處可見,文化交流中心、數字支付示范街也建在縣城,一個城市欣欣向榮的發展活力由內而發。
記者了解到,如今城區外環線已全部貫通,大大地緩解了城區交通長期擁堵的問題,全縣鄉級以上道路、縣管重要河道按照“一路兩河、一河兩路”的綠化模式,在沿線空地分別種植柳樹、松樹、甜菜等不同種類的綠色經濟植被,綠化帶長30-50米,放眼望去高低參差不齊,郁郁蔥蔥。“這里的綠化是肉眼可見的美,不需要刻意去發現,因為眼睛看到的都是一片綠色。”
在飲水用水方面,“把黃河水聚起來,再分流到其它地方,引到村里,家家都用過濾后的黃河水。”蘭考縣二壩寨引黃調蓄工程做的就是這項工作。黃河水平均深20米左右,河底呈漏斗式構造,設置有2個沉淀池用于競級清淤。如今總共有16個鄉鎮,村村都用引渡來的黃河水灌溉,生態環境得到很大改善。
“如果沒有修路,產業就無從發展”
我們來到蘭考縣儀封鄉代莊村黨建服務中心,采訪了當地的支部書記代玉建。“剛開始修路需要拆遷,百姓們都不理解,不太愿意配合,甚至有阻工的現象發生,現在路修好了,產業帶動發展起來了,當地百姓感到非常滿意。”
看著路邊張貼的以前的老照片《昔日代莊》,里面的路又爛又窄,上方還布滿了老舊的電線,如今新路就在旁側,路寬由4米擴展到了10米(村道一般寬4.5米),形成入村路與出村路的環線,路的面貌煥然一新,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為了修路拓寬道路,前后一共拆遷了50多戶,面臨的拆遷問題恰恰是最難的。”面對村民的不理解,支部書記沒有退卻,反而把堅持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把路修完修好。現在11.5公里的村道,580戶人家實現95%通硬化路,大棚葡萄、菊花基地等隨之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通村道路根據地勢采用龜背的造型,設有地下排水溝,雨天水可以直接流入河里,主街道要寬一些,都采用水泥路。
“現在一提到要修路,大家都很熱情很積極,紛紛說道,你們快把我家的路修好吧,我們一定大力配合。”用事實來說話,用實際行動來為“美麗鄉村”做貢獻,支部書記的堅持贏得了村民的最大擁護。當年,縣黨建紅旗手十面中就有三面被代莊村贏得。村支部書記代玉建2011年被評選為河南最美村官20位人選之一,河南80后最潮村支書。他有很多“潮”的、暖心的想法,據說他召集500多名村民給村里老人過生日,把他們加到一個微信群里,每個人籌資一點共同為他(她)慶祝生日。2014年,村人均年收入在4600元左右,到2019年,翻了一番實現人均年收入11600元,百姓的腰包鼓起來了,自然愿意付出得更多。
在路的管養方面,據縣交通運輸局局長郜衛江介紹,采用縣交通部門執法大隊與鄉鎮領導責任分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管理,即分包鄉鎮的區縣處級領導擔任一級路長,各鄉鎮設立二級路長,縣交通運輸局執法大隊進行綜合執法,層層壓實責任,“每條村路都設有路長、管護員,確保有人管,有人指揮,每1-2公里就有一名管護員,通常是村里推薦的貧困人口,政府每月補助幾百元,順帶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保障問題,這也是消除村里貧困戶的一種辦法。”
“小于”通訊更便捷 客運物流更高效
“這是我們自己開發的一款會議聯絡智能系統,可以覆蓋所有通訊工具能覆蓋的地方,外地甚至全球都能用,就像移動對講機一樣,縣機關黨員干部可以直接下載在手機上,很方便。”縣交通運輸局介紹道。
“真的就像電話一樣好用,手機上車上都可以安裝,隨呼隨聽,出差了都不會耽誤工作。”一名黨員干部表示贊揚。
城區公交和城鄉公交的客運服務由蘭考鴻鑫汽車運輸有限公司負責,如今已實現從縣到鄉到村交通工具的無縫銜接,“以前賣蔬菜水果很不方便,通常自己打摩托車,路程較遠而且不安全。現在直接在縣客運站等車就可以了,一路直通家門口,安全又快捷。”一村民說。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于2019年1月實施“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目前已實現村村通客車,并且建立了統一規范的縣級農村三級物流體系,由客運站集中分發運輸物品。
據當地交通部門負責人介紹,大件物品運輸由電商承擔,小件運輸如水果蔬菜、報紙信紙采用郵寄解決運輸問題,如今“郵難購”已變成“郵樂購”,所有物品通過搭建的物流園區、倉庫統一分發,統一調配車輛、人員,節約了不少運輸成本,“本來一批物資需要集中10輛車來運送,方式分散低效,由于物流園區的統一調配,大大減少了車輛的數量和人力資源成本。”鴻鑫汽車運輸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除了統一調配車輛,我們還有自主監控數據平臺,為每一輛車安裝GPS定位,可以清楚地看到車走到哪里,走了多少路,行進方向和路程遠近,還可以適時地進行路線堵車疏導,這在鄉村也是不多見的。”
蘭考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金衛東在接受中交報訪談時說道,“目前,我們正按照省里提出的交通‘三大工程’要求,全力加快‘百縣通村入組工程’,全面提升‘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打通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力爭用兩年時間在全縣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的基礎上,實現所有自然村通硬化路,農村公路管護規范長效、農村客運更加便捷,‘交通+產業’‘交通+旅游’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以‘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助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為蘭考穩定脫貧全面小康提供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有安全高效的客運系統和物流系統做支撐,有暢通便捷的四好農村路做保障,蘭考縣的經濟發展和人民幸福指數大幅提升,發自內心的笑臉掛在每一位村民的臉上。
琴音聲聲慢 走向世界的古琴村落
我們步行走進這個中國民族樂器村落——徐場村,“2年半才出20臺琴,可以保存上千年不腐爛,這里的琴可謂稀有。”村支部書記介紹說。“蘭考的古琴總產量占全國總量的30%,形成了規模的產業優勢。”
“由于蘭考盛產高質量的泡桐樹,作為制作古琴重要的原材料,泡桐憑借自身的地域優勢走向了世界,將徐場村的古琴帶給了G20峰會,帶給了喜愛古箏古琴的中外人民。”
在墨武古琴坊,我們靜靜地聆聽了展示員現場彈奏的幾曲古琴聲,這里有中國樂器著名品牌弘弦坐鎮,琴音經過上等樂器的過濾提升,在幽幽的院落,獨獨發出了蕩滌內心的清麗音樂,琴桌旁放著一本曲譜,后面置一個古色的屏風,墻壁上掛著書法家題名的字畫,處處彰顯著這里古樸的文化與魅力,讓人在琴音中流連忘返。
古琴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有長達5000年的歷史,文字記載迄今3000年,考古發掘迄今2500年。據介紹,古琴頻率合自然之聲,其音宮商角徵羽分別對應五行之金木水火土,同時對應人體肝心脾肺腎,五味酸甜苦辣咸等。琴乃占據琴棋書畫之首,勾通天地通達身心之器,自古以來便多受歷代文人墨客喜歡。
這兒附近有多個古琴院落,在七弦琴坊、激光雕刻琴坊,工人們正在一絲不茍地對琴的音色進行“望聞問切”,“試探”著琴的質量好壞,一邊打磨著古琴的厚度。
當地熟悉古琴的師傅說:“學琴與學一門語言一樣,易學難精,往往兩三個小時就可以彈奏上手,不過要學好的話,五六年都不一定達到精深的程度。”“這里的每一把琴都是經過100%的私人定制,無論制作、打磨、保存、成色都是精益求精的,拿到外地去都讓外人豎大拇指。”古琴能夠走向世界,正是得益于那份鍥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蘭考一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就位于交通運輸部部長調研點徐場村,目前已租用土地100畝,擬建設特色古琴旅游村,將古箏古琴這種古老的藝術樂器推向世界和大眾。
多才多藝的“張莊” 酒好不怕巷子深
張莊村位于九曲黃河最后一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張莊村是有名的大沙窩,大風口,焦裕祿書記在這里找到治沙的方法并最終取得成功。
走近張莊更要走進張莊,張莊作為蘭考縣最具有文藝氣息的村落之一,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調研點,毛澤東主席、江澤民主席、胡錦濤主席等多名國家領導人也曾赴此地調研。
1952年毛主席來蘭考縣東壩頭鄉視察黃河,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
1963年,焦裕祿任蘭考縣委書記,期間他帶領群眾抗內澇、戰鹽堿、種泡桐,憑借“釘釘子”精神,將環境惡劣的鹽堿地變成了綠地,為蘭考縣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4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蘭考縣張莊村訪貧問苦,召開群眾座談會,表示要多渠道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領村民一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張莊村群策群力,將治沙的巧妙用在了鄉村治理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政府為當地修建了村道,發放了產業貸款,助推當地社會經濟走上快車道。如今家家安居樂業,墻壁上掛著領袖的畫像,來表示村民們內心對領袖的感激之情與牽掛之情。
“變廢為寶”是張莊村治理的一大特色,踏進沿街的閱覽室,不禁讓人大吃一驚,據村支部書記王曉楠介紹說,“這是一個荒廢的老房子改造而成的圖書室,可以坐而彈古琴,也可以開座談會用。”
“圖書是由政府統一購買和外界愛心人士捐贈的,天花板的燈飾是鐵絲做的雞籠改造而成,街道的小水塘也改造成了種植花草的‘水池’,沒有一處廢品是浪費掉的。”廢舊利用非但沒有顯得粗糙,反而為環境增添了一種現代的獨特美感。
隨著特色產業的發展,當地旅游經濟也隨之帶動了起來。通過電商物流,將張莊村的春光油坊、古琴、文氏醋坊、張莊布鞋、高端食用菌等產業全部帶“飛”了,不僅農產品發往全國各地,村民民宿也開了起來,鄉村振興的路子越走越廣。當地特色產業紅薯醋是村民自己用紅薯發酵釀造而成的,沒有任何添加劑,村民還教我們如何用肉眼識別正宗的紅薯醋。
除了發展特色產業,張莊村還利用業余時間排練自己的“樂隊”,夢里張莊藝術團是1963年焦裕祿書記在這里領導群眾根治風沙時成立的宣傳隊,2016年注冊更名為“蘭考縣夢里張莊藝術團”。
走進樂團的“排練室”,幾位演職員正在排練豫劇《騎車舞》,他們有的彈唱,有的吹笛,有的使用敲擊樂器,正前方還擺放著一本曲譜,“曲調我沒聽過,不過真的有一種很歡快很明朗的感覺,他們在用自己的歌聲清唱,讓人聽了不禁想跟著他們一起拍手舞蹈。”一考察學員開心地說道。
河南夢里張莊實業有限公司注冊地就在張莊桐花書館,呂明軒作為公司法人、董事長,是一位古琴、太極拳愛好者。
“在習總書記調研點張莊村,我們作為民營企業,以實際行動融入到當地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經營活動中去,努力做強做大銷售,以張莊村為平臺,以證監會定點扶貧為依托,以我們打造的‘夢里張莊’品牌酒為切入點,增加當地就業,擴大稅收,并以營業額的10%支持張莊扶貧基金。”
“能為張莊做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我們感到十分欣慰。”呂明軒表示。
此外,公司還組織在張莊村開展古琴和太極拳傳授教學活動,為當地風俗、村民精神面貌帶來一些好的改變。
中國證監會扶貧辦、蘭考縣人民政府會同一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夢里張莊實業有限公司將于近期舉辦大型節目“張莊印象”,邀請了多名古琴研究方面的重要嘉賓,如一念書院創始人、“張莊印象”策劃人呂明軒,河南省古琴學會常務理事、九宮樂府創始人梅溪,青年陶管樂器制作演奏家張伯鴻等人參與活動。背靠張莊這座國家級紅色旅游村、省級特色旅游鄉村和母親河黃河,這次節目備受廣大愛好古琴觀眾的矚目和期待。
蘭考縣是一座生機勃勃、發展潛力巨大的縣城,如同寬闊敞亮的展廳所展示的,在蘭考縣委縣人民政府的帶領下,蘭考縣堅持規劃引領、以文化城、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業興城,若干年后,這個城市還將為我們展示它更加輝煌更加美好的一面,“幸福蘭考”將寫進每個蘭考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