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過去了,汶川等災區的重建工作仍在繼續,無數交通建設者參與其中,幫助災區群眾重建家園;十年過去了,或許傷痛無法抹去,但當地群眾已經在新的家園里迎來新的生活,并創造著更加燦爛的未來。
本期報道聚焦交通建設企業積極參與汶川特大地震災后重建工作的歷程,及取得的成果,展示部分重點項目為老百姓帶來的幸福。
映臥路
“兩毀三建” 終成坦途
當越野車通過映秀收費站,駛入350國道映臥路,行駛在整潔平坦的路面時,四川興蜀公路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興蜀公司)總工程師樊增彬長嘆道:“終于又回娘家了!”
他將這條路稱為自己的“娘家”,一點也不夸張。作為原映臥路項目總指揮長,他在這條路上一待就是整整11年。從2005年改建伊始一直到2016年年底交工驗收,這條路完整地記錄了諸多像他這樣的參建者的奮斗印跡,一點一滴刻骨銘心。
連通九寨溝 形成旅游環線
在映臥路上,不時可見騎車或背包的“驢友”,往阿壩州行進。從映秀到臥龍,沿線風景秀美,游客如織。再往里,是小金、黑水兩縣,可連通紅原、九寨溝,形成旅游環線。
映臥路建設中,為確保安全設置了觀察哨。
這是通往臥龍大熊貓保護區最便捷的通道,也是大九寨環線的重要一段,對于阿壩州經濟發展、脫貧攻堅影響深遠。早在2005年映臥路啟動建設時,四川就提出,要把這條路打造成“中國的黃石公園公路”。
但全長45公里的映臥路“命途多舛”。由于位于汶川特大地震核心區,震后洪水、泥石流、山體滑坡、崩塌、飛石等自然災害頻發,映臥路被喻為“地質災害博物館”。
興蜀公司承建的映臥路隧道。
2008年,映臥路初步建成,正要鋪設路面時,“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整條路全部被山體掩埋,堆積的山體最高處達80米。這是映臥路第一次被毀。
為了打通映臥路這條通往臥龍“孤島”的“生命線”,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專門抽調懂技術、強管理的精兵強將組建了興蜀公司,并成立了項目建設指揮部,公司在各級主管單位的領導下,承建映臥路重建工程。
“指揮部每輛車都被飛石砸過,有時候落石像機關槍掃射一樣。”“我們吃住都在工地,經常幾個月不能休假,忙起來顧不上上一趟廁所。”提到這條路,項目工程師和駕駛員總有說不完的話。
路基抬高7層樓
如今,行進在映臥路,有穿山越嶺之感,不停鉆洞,出洞就是橋梁。這條路橋隧比為40%,僅映秀到耿達段短短18公里,就有6座隧道,橋隧比高達70%,為四川普通公路之最。
這是一條全新的路線。2010年,經歷汶川特大地震后重建16個月的映臥路第二次被毀,即被“8·14”特大山洪泥石流沖毀。這次被毀后,項目沒有馬上投入重建,而是對線路進行優化。在香港特區政府和交通運輸部的組織下,行業頂尖公路工程技術專家集體獻智,“僅正式的重建方案研討會,就開了6次。”樊增彬回憶。
興蜀公司承建的映臥路新貌。
繞避飛石、泥石流等災害,新的重建方案有兩個大改動:一是多穿洞,橋隧比增加一倍;二是抬高路基,新線海拔比老線平均增加了10米,最高處達20米,相當于抬高了7層樓。
2012年7月,第三次改建后的映臥路終于迎來了勝利的曙光。經改建后的新線經受住了2013年“7·10”洪災的襲擊,除臨時設施影響較大外,實體工程安然無恙,直至2016年10月全線順利貫通。
歷經“兩毀三建”,用時11年,映臥路方才建成。樊增彬感慨地說:“這條路所有的參建者都是偉大的,他們面對山洪、泥石流、地震等災害威脅,沒有一人選擇退縮,他們是冒著生命危險堅守的筑路英雄。”
武罐高速公路
特產搭著高速“出山”
看著一箱箱裝著柑橘、花椒的快遞從家里發出,家住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桔柑鎮的程宇笑得合不攏嘴。“這幾年,交通越來越方便了,十幾分鐘就能上高速。”程宇說。而在他的記憶中,改變這一切的還得從隴南的第一條高速公路武罐高速公路通車說起。
2008年,汶川發生特大地震,作為與四川毗鄰的隴南,地震烈度也達到了7.5級。強烈的地震破壞了出入隴南的通道,使原本交通就不發達的隴南與世隔絕。“真是一輩子都忘不了,那時物資進不來,百姓出不去,更別說出去做生意了。”程宇回憶道。
武罐高速洛塘立交。
地震發生后,全國各地的愛心源源不斷地向這里匯集,作為央企的中交二航局也當仁不讓,加入災后建設的隊列。2010年3月,中交二航局成功中標武都至罐子溝高速公路工程。這條高速公路被甘肅省確定為“3341”交通提升項目,也是甘肅省高速公路建設史上工程難度最大的項目之一。
經過3年多不懈努力,2013年12月武罐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結束了隴南地區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實現了隴南到成都、重慶等地區的全程高速化,武都區至文縣兩地往來時間也由5個小時縮短到1.5個小時。
“以前只能靠天吃飯,碰上下雨天貨物運不出去,生意都不好做。如今通了高速公路,我的貨運成本降低了。這幾年攢了些錢,我們全家也從半山腰搬到了小鎮上。”說起越來越紅火的日子,程宇的眼中滿是笑意。
除了武罐高速公路,近年來,中交二航局也不斷地在隴南這片沃土上耕耘,先后承建了武九、平天等高速公路。它們與武罐高速公路相連,打通互聯互通的經濟網,花椒、核桃、橄欖油、木耳等隴南特產也隨之搭上了“高速”通道,運往全國各地,帶動隴南脫貧致富。
漩三公路
既修新路 又修“心路
天府之國,美麗汶川。在“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之際,一條現代化的公路——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漩口至三江公路穿越崇山峻嶺,與優美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成為外界通往景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全長20.8公里的漩三公路是連接三江生態旅游國家4A級景區與水磨古鎮國家4A級景區的重要通道。項目按三級公路標準建設。2008年,漩三公路在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到了嚴重破壞。
2009年,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北京大都公司肩負起“重修漩三公路、援建美麗汶川”的重任。其所援建的漩三公路項目管段全長3.8公里,項目起始處離汶川震中映秀鎮不足15公里,沿線山體地勢險要。建設者不畏艱險,冒著余震、山體滑坡、泥石流隨時爆發的危險,扎根災區,精細組織,科學施工,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了施工任務。
為災區人民修路,更修“心路”。在工程建設期間,針對少數災區群眾出現的心理波動和恐慌情緒,項目部配合當地政府部門請來心理專家進行心理干預、動態跟蹤、及時疏導,用一對一交流方式深度溝通,有效緩解了群眾的心理壓力。在藏歷新年、羌族祭山節等民族傳統節日,項目部多次組織職工與當地藏族、羌族群眾聯誼,既增進了雙方感情,也使職工融入多元民族文化之中,堅定了職工扎根災區、默默奉獻的決心。
汶川漩三公路的建成,對汶川發展生態旅游業、特色養殖業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如今,汶川漩三環線經濟圈已初步形成,沿途20余個藏寨羌村連成一體,一條奔向致富的康莊大道就此鋪開。
中鐵建二十三局
不曾消逝的情誼
“這臺汽輪機模型,就是當年東汽送給我們的。”在四川成都中國鐵建二十三局企業形象展覽廳的一角,擺放著一臺精致的汽輪機模型,記錄著10年前在四川汶川發生的那場浩劫,以及在此次災難中企業與德陽漢旺東方汽輪廠結下的深厚情誼。
汶川發生特大地震時,離震中直線距離30公里的德陽漢旺東方汽輪廠,廠區和住宅大面積損毀坍塌,設備遭到重創。
中鐵建二十三局搶險救援隊迅速馳援,他們冒著余震的風險,展開拉網式的搜索,尋找有生命跡象的幸存者,并利用人工配合吊車、挖掘機等設備交替作業,最終救出埋在廢墟中53個小時的幸存者郭文鳳。
除了德陽漢旺災區,中鐵建二十三局還向著最危險、最困難的重災區前進,先后派出7支突擊隊深入重災區搶險救援。共成功營救出2名幸存者,搶通20公里什邡市鎣華鎮至麻柳坪公路,搶修色爾古“生命通道”,拆除青川縣兩座危險廠房,搭建3470套過渡安置房。在自身也遭受嚴重損失的情況下,他們還向四川省紅十字會捐款126萬元和價值7萬元的救災物資及藥品,上交特殊黨費42萬余元,員工個人向災區捐款101.2萬元。
大災過后,百廢待興。中鐵建二十三局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積極參與災后重建工作,陸續參建了德陽東汽鋼結構廠房、大觀中學、都江堰蒲陽中學、埡口山項目、成阿公路等災后重建工程,并安排1000余名災區返鄉農民工就業。企業先后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為“抗震救災先進單位”,被國資委黨委授予“抗震救災先進黨組織”,并獲評全國總工會“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人先鋒號”和四川省抗震救災“五一勞動獎狀”。
10年過去了,德陽東汽廠早已重新響起了機器的轟鳴,雅克夏雪山隧道里車輛穿梭不斷,大觀中學、蒲陽中學再度傳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看到當年我們援建的工程,看到當地老百姓現在的幸福生活,我為企業的擔當感到驕傲。”一位參加過汶川特大地震搶險救災的企業老員工欣慰地說。
中鐵上海局市政公司
工程援建與愛心幫扶同行
“10年前,汶川經歷了地震傷痛,很多央企都積極主動參與災后重建,我們中國中鐵上海局市政公司就是首批參與的央企之一。”張仕偉回憶道。
張仕偉當時是松潘縣城災后重建新區項目部書記。在四川省阿壩州的6個重災縣中,松潘縣的地理氣候最為特殊。這里海拔2850米,春秋相連、長冬無夏,一年中有近半年時間氣溫都在零攝氏度以下,且交通不便,施工條件艱苦。同時,該工程參建單位多、質量要求高、建設工期短,施工生產難度極大。
中鐵上海局市政公司承建的四川松潘縣城災后重建新區工程。
為了順利推進工程建設,中鐵上海局市政公司松潘縣城災后重建新區項目黨支部通過組織開展“建功松潘黨旗紅”“黨員先鋒工程”“黨員一崗帶三崗”“創崗建區”等多項主題活動,引導項目黨員干部扛紅旗、當表率,引領項目全體員工全身心投入施工生產工作,確保了各項節點目標的按期實現。
在參與重建的同時,項目部還主動擔起社會責任,為災區人民送去溫暖。2009年9月4日,松潘中學的開學典禮隆重而熱烈,典禮流程與往年相比多了一項捐贈儀式,25名學生從項目部代表手中接過了資助金。項目部還與松潘中學聯合設立了獎學基金,建立起愛心幫扶救助的長效機制,形成“全天候幫扶”的格局。不僅如此,項目部還投入20余萬元為松潘藏族苯教古跡——尕咪寺修建了道路、公共廁所以及停車場等設施,贏得了當地群眾贊譽。
溫情故事
你娃就是我娃
每年暑假,都是羅曉涵最開心的日子,因為她可以和爸爸羅國全一起度過一個多月的快樂時光。
羅曉涵是重慶市大足區海藍云天希望小學的一名五年級學生,而羅國全是中國中鐵隧道局集團重慶軌道交通五號線5107標項目部的一名工人。
由于羅國全所在的工地工作繁忙,只有在曉涵放暑假的這一個多月里,才有時間陪陪她。每天下班,羅國全就陪曉涵做游戲、寫作業、講故事,曉涵很開心。看著曉涵的成長,聽著她銀鈴般的笑聲,羅國全很知足。
羅國全并不是曉涵的親生父親,而是她的救命恩人。兩人的父女情緣,源于10年前廢墟中的一句承諾。
羅國全很少回老家,只要一回去,他關心的就是女兒的學習情況。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
因擔心在汶川工作的侄子的安危,正在中鐵隧道局重慶軌道交通項目工作的羅國全只身前往汶川。
在映秀鎮,羅國全被滿目瘡痍的景象震驚了,在尋找侄子的同時,主動加入了救援隊伍,并成功救出了3個人。隨后,繼續救援的羅國全他們突然聽到了一陣嬰兒微弱的哭聲。循著哭聲他們奮力清除廢墟,發現了被壓在預制板下的一位年輕母親。可惜當時這位母親已經去世,而她蜷縮著的身體里正緊緊地抱著一個嬰兒。羅國全等人來不及多想趕緊救人,可幾經努力,年輕母親那雙僵硬的手緊緊地護著孩子,怎么也無法抱出。
當時,余震不斷,情況危急,羅國全心急如焚,卻束手無策。最后,他試著邊撥著母親的雙手,邊哭著念叨:“我們是救你娃娃的……你放心,我們一定會好好照顧你娃,幫你把娃娃養大成人,你放心,你娃就是我娃……”嬰兒母親本來僵硬的雙手慢慢地松開了。羅國全顫抖著把嬰兒抱出,用衣服裹在懷中。
在碎石瓦礫中,羅國全許下的一句承諾,給了一個女孩溫暖的家。光陰荏苒,歲月如梭,這個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幸存的孤兒,在羅國全的悉心撫養下,與同齡孩子一樣有著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而不管多忙,在外施工的羅國全每天都要擠出時間打個電話聽聽曉涵的聲音。他的手機里保存著很多曉涵的照片,記錄著她成長的點點滴滴。每當他感到很累的時候,便拿出來,一張一張地看,有一周歲的,有剛會走路的,有剛上幼兒園的,有小學開學的……這個時候,他所有的疲倦都會一掃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