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在四川震區公路交通恢復重建最艱苦的建設期,建設者在極重災區戰余震、抗滑坡、斗洪水、避飛石,冒奇險堅持施工,表現出戰天斗地的精神,興蜀人弘揚抗震救災的精神,克服工期緊、保通壓力大和地質災害多等困難,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重點項目的建設過程中。這是興蜀最寶貴的財富,這筆財富,將激勵我們不斷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迎接一個又一個挑戰。
——四川興蜀公路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曾宇。
重建托起的希望,公路興蜀人重任在肩選擇了公路交通工程建設就選擇了吃苦和接受磨煉。
在災區重建中,有這樣一群與群山為友與大河為伴的人。這群敢啃硬骨頭的人為共和國四川震區公路災后恢復重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提到這群人,就不得不提到這群人中的靈魂人物——
畢力前行的帶頭人
曾宇,四川興蜀公路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在災后恢復重建的艱難過程中,他經常都要到一線工地現場督戰。
震中災區的飛石不長眼,不認老總。2010年3月10日,曾宇親自帶隊到臥日路和映臥路現場查看工程進度,越野車剛剛接近映臥路K34段飛石多發區,經驗豐富的老駕駛員卞躍川看到不遠處山坡上煙塵滾滾,他大呼一聲“不好”,一腳油門踩下去車子沖過山坡;與此同時一陣飛石砸下,彌漫的煙塵籠罩了整個山谷。車上的駕乘人員回頭望著那一團團的煙塵無不心懷余悸,慶幸不已。
搞這樣高難度的工程,沒有高風險還叫什么挑戰?這位上海同濟大學的高材生,原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的總工程師說:“在自上而下的決策指引下,綿長的公路線上,大重建全面展開。”
四川公路交通,在傷痛中率先崛起,在破碎河山上再建生命線公路網,這是一種對自然的挑戰——這也是我國公路建設理念的一次重大轉折。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高烽曾用三個“前所未有”描述這次交通災后重建工作的特殊性和艱巨性:一是兩年多時間要基本完成恢復重建任務,建設周期之短,投資強度之大,建設任務之重前所未有;二是極重災區交通設施破壞十分嚴重,次生災害影響廣泛而深遠,技術難度之大前所未有;三是災區各項恢復重建工作全面推進,災區公路運輸壓力巨大,施工組織難度之大前所未有。
公路災后恢復重見的全面展開,首先面臨的難題就是規模之大,里程之長。
但是這些難題,沒有擋住四川交通人全面開展恢復重建的步伐。他們只有與群山為友,以大河為伴,前赴后繼,畢力前行!
興蜀公司 災后恢復重建挑大梁
“5·12”地震已經過去2年,兩年來,四川交通人在廳黨組的帶領下,冒嚴寒戰酷暑,攻堅克難,不斷推動全省交通行業發展,力爭早日完成災后恢復重建任。我們看到,在地震過后,哪里山河破碎,哪里道路損毀,哪里就有四川交通人。四川興蜀公路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在災后恢復重建中臨危受命,他們帶著全省人民的期盼,帶著廳黨組的囑托,在震區災后重建中挑起了大梁。
據興蜀公司董事長曾宇介紹,興蜀公司四個建設項目均地處阿壩州境內,施工路線長達547.562公里,沿途地形、地質極其復雜、氣候惡劣多變,其中大部分地段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屬四類高原地區,施工條件艱苦,建設難度較大。截止2010年6月底,興蜀公司四個建設項目共完成投資36.53億元。預計到2010年9月底,四個建設項目均能完成主體工程,基本形成通車能力。
興蜀人:挑戰地震地質災害大全
如今,“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塵煙已經漸漸散盡,很多廢墟已無從找尋,然而,滿目瘡痍的大山卻記錄著兩年前發生的一切。地震造成的泥石流、滑坡、飛石可能隨時出現。興蜀公司負責的四個項目,都地處地震重災區,地質災害尤為嚴重。
據統計,汶馬路、川汶路、臥日路三個項目,共排查出地質災害點位或路段 140余處,其中部分危險點位是一點多害共存狀況。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損特別嚴重的映臥路,原有公路 80%以上被損壞,全線地質災害星羅棋布,隨處可見,該路段被四川省國土資源廳的專家們稱為“地震地質災害大全”。
“在我們這個項目上,各種地質災害幾乎都可以看到。地震后,滑坡、泥石流、巖崩、飛石成為這條路最主要的四種地質災害,沿線隨處可見。”映臥路業主代表處的任超鴻教授從事公路行業幾十年,為了心愛的事業,退休后又應聘到興蜀公司,成為映臥路上最年長的人。“我這輩子見過很多地質災害,但從來沒遇到過在一條路上這么集中地出現過。可以說,修建映臥路十分危險,也十分困難,是極其難啃的‘硬骨頭’。為了紀念‘5·12’汶川特大地震,路上選擇性地保留了一些巨石,讓這條路成為名副其實的‘地震地質災害大全’。”
正如任超鴻所講,危險在這條路上隨時上演。2009年8月25日晚,臥龍、耿達一帶突降特大暴雨,映臥路YW4合同段K33+325—K34+818段一時間出現大面積飛石和垮方,導致施工便道中斷長達兩個月。“雨停后,我們就組織人員進行搶通保通,但是垮方的面積太大,約有六、七萬方,而且山體極其不穩定,隨時都在垮。我們在山頂上安裝了視頻設備對山體進行監控,結果1個多月下來,發現飛石根本沒有規律,而且間歇期很短。”映臥路代表處副處長陽江林坦言無法保證施工人員安全,不敢貿然行動,“10月后,通過觀測,飛石間歇期開始延長,我們就立即組織人員和設備,全力以赴搶通了施工便道。”搶通后,一道300多米長的被動網如一道巨大的屏障一般在此布開,結果卻多次被飛石砸爛。“為了保障今后車輛通行的安全,通過與香港援建方和設計單位協商,映臥路將增設箭竹隧道繞避這段垮方體。”
這座“地震地質災害大全”果然名副其實,地質災害遍布沿線。YW3合同段大陰溝,這里的飛石如同其名一樣,讓人不禁身冒冷汗。車輛通過此地,司機都要猛踩油門,并不時地抬頭觀察旁邊的山體。“今年2月24日16時左右,我們從一標工地回耿達駐地,車剛到大陰溝,就聽‘當’的一聲,引擎蓋被一塊飛石砸中了。這個地方的飛石太嚇人了,到了安全地帶一看,引擎蓋被砸了一個長約25厘米、寬5厘米的洞。”張小華是映臥路業主代表處的司機,每次過大陰溝都格外小心,“應該只是個小石頭,但那么高的高度下落,勢能是很嚇人的,再近點砸到擋風玻璃上,恐怕我就沒命了。”每每說起這次經歷,張小華都心有余悸。
但任何危險與苦難都不能讓興蜀人退卻,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險情,為了建好映臥路,包括陽江林、任超鴻、張小華在內的興蜀人留了下來,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向“地震地質災害大全”發起挑戰!
四川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魏宏在檢查指導映臥路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時說,在地震破壞最嚴重、條件最惡劣、困難最多、挑戰最大的這個地方,要把映臥路建成全國少數民族自治州公路的典范、全省國省干線公路的典范、香港援建項目的典范,給社會樹一座豐碑,給行業樹一個形象,給參建者自己一個欣慰。
在興蜀公司承建的四個項目中,汶馬路理縣段的地質災害雖沒有映臥路嚴重,但是也很有特點。在汶馬路蒲溪溝棚洞,“今天是晴天,太陽一曬,很容易產生飛石。”汶馬路理縣業主代表處處長王屹對這種狀況已經處變不驚,“晴天垮、雨天垮、大風垮,只有陰天相對安全,但是高原的陰天卻少之又少。”
一年多來,興蜀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秉承“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求實創新,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強力搶通保通極重災區的生命通道。
在劫后余生的高原 興蜀人打造典范工程
對于四個項目的建設,興蜀公司提出了“安全、高效、舒適、和諧”的建設要求,創造出了適合災區公路、山區公路、旅游公路建設的新理念,努力做到“科學設計、避災保穩,精心施工、減少破壞,統籌協調、方便群眾,綜合治理、恢復生態”。
“我們是把汶馬路當作藝術作品一樣來修,所以我們每個細節都爭取做到最好;”王屹對汶馬路感情很深,地震前,廳公路局成立汶馬路項目辦,他就是其中一員;如今,興蜀公司成立,他又成了汶馬路理縣代表處的處長。“有建設者們的精誠合作,一定能把這條路修得盡善盡美。”
為此,理縣代表處提出了四個“多樣化”,打造工程外觀形式多樣化、隧道洞門多樣化、平交道口多樣化、水溝形式多樣化:為使擋墻形式多樣化,進一步提升外觀形象,在個別合同段開展砼預制場鑲邊、卵石鑲邊試點;為方便群眾出行,建設生命通道,針對不同的地形設計不同的平交道口,保證群眾出行安全;部分路肩擋墻,在結合道路保通的基礎上,借用“川九理念”,變更為路堤墻,既解決了保通問題,又將路基邊坡形成寬坦形狀,增加了行車的舒適感;打造水溝形式多樣化,引入“淺碟型”邊溝,避免千篇一律,增加行車的舒適感。
而在汶馬路馬爾康段,老路路基狹窄,最窄的地方只有4米,但按照二級公路的要求,路基必須達到8.5米。一邊是高聳的山體,一邊是湍急的梭磨河,怎么辦?為了不驚擾山體,不引發更大的地質災害,興蜀人可謂膽大心細。在四個項目中,汶馬路9標和10標的半邊橋和順河橋最多。“這里施工場地十分有限,老路的路基太窄,而河谷又太深,填方十分困難,在設計中就增加了半邊橋和順河橋的數量,在馬爾康段,共有五六十座這樣的橋梁。通過這種方式,我們避免了對山體的破壞,確保了今后行車的安全系數。”汶馬路馬爾康業主代表處原處長潘華告訴記者,由于馬爾康段受地震影響相對較小,所以公路沿線植被保存較好,為了把公路建設對沿線生態環境的破壞降到最小程度,代表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為貫徹“川九路”理念,體現自然和諧,馬爾康代表處主動與地方旅游、林業、環保部門協調,盡可能恢復建設期間臨時用地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由地方提供土地和彩色林木,共同將沿線臨時用地打造成為臨時停車休息區、觀景臺、風景攝影區等,打造出生態環保路。
同時,馬爾康代表處還對原路上的行道樹進行了整體移栽。在山上,一個由藍色彩鋼板圍起來的矩形區域格外顯眼。“我們在山上找了3塊地,共10多畝,對移栽的行道樹進行集中養護,聘請了當地林業部門幫助我們養護,還為移栽過來的樹木注射了生根劑,成活率目前在90%以上。而路上的一些高大喬木,我們將予以保留。”潘華介紹。
與汶馬路馬爾康段類似,臥日路沿線植被保存相對較好。臥日路是重要的“黃金旅游環線”中的一段。其中,著名的國家級保護區——臥龍就在此地。臥龍保護區附近最低海拔1150米,最高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相對高差5100米。這里峰巒重疊、云霧繚繞,原始森林、次生灌木林、箭竹林郁郁蔥蔥,保護區內還有各種珍稀動植物。震前,映秀至日隆公路被稱為“中國式的黃石公園旅游公路”。而震后,臥日路代表處提出繼續打造“中國式的黃石公園旅游公路”的建設理念,努力還原原址原貌。“代表處始終遵循‘最大限度地恢復原貌’的原則,在建設中避免對環境的再次破壞,有效保護、恢復環境。在建設中充分借鑒黃石公園的經驗,大膽創新,不簡單追求‘寬、平、直’,根據地形、地貌、地質特點,以掛網覆土植草、灌木以遮蓋人工建筑和地震痕跡,努力將公路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陳昕,臥日路業主代表處副處長,剛結完婚,就義無反顧地來到臥龍,帶著妻子在板房和工地上度著特殊的“蜜月”。
當年,川九路的建設開啟了一個時代,而如今,“川九理念”已經在興蜀公司所屬四個項目生根發芽,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至高境界已經在高原山谷間演繹,建設典范工程的目標也在一步步實現……
勞模在震中一線工地
地震前夕,因為映日路建設項目,西南交大畢業的路橋碩士樊增彬,已在臥龍駐扎了兩年。這條從映秀到日隆的二級公路,到2008年5月,施工已經接近尾聲,他和同事們很有成就感.
然而,一場預料之外的地震,讓映日路瞬間即不復存在。災難發生后,強烈的責任感,促使樊增彬與項目辦同事堅守現場,就地冒險參與生命線的搶通保通。之后,他又組織施工將耿達至映秀20多公里“無法打通”的峽谷穿越段打通了。他是一位完成了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人物。從2008年11月起,他又滿懷熱情地投入到災后恢復重建的工作中。
鑒于樊增彬對老映日路比較熟悉,公司安排他到最艱苦的映臥路代表處負責省道303線映秀至臥龍公路災后恢復重建工程。該段公路離震中平均距離僅7公里,受災情況特別嚴重,是震后最后打通的公路之一,也是災后恢復重建難度最大的工程之一。而樊增彬也不辱使命,忠實地履行著公路人的職責。
2009年汛期受持續強降雨的影響, 省道303線映秀至耿達段施工便道于6月28日中斷,尤其是K4、K12-15及K17等路段更是損壞嚴重。由于上述路段在地震期間曾形成過堰塞湖,所以多數地段路面壅水深度在1米以上,少數地段路基被沖毀。同時,由于垮方的影響, YW3合同段大約有400余名工人被困在施工現場,與外界失去聯系。
在獲悉災情后,作為映臥代表處負責人的樊增彬率相關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施工單位從映秀和耿達兩個方向開展搶通工作。同時,他還派人與受困的作業班組取得聯系,努力確保被困人員的生活物資供應。由于代表處反應迅速、措施得力,此次險情并未造成人員傷亡。在有關各方的積極努力下,映臥路施工便道于2009年7月1日下午搶通。
臥龍特區的學校在5.12地震中均被毀壞,大多數孩子都被迫轉到山外的學校就讀。由于映臥路是孩子們上學最為便捷的通道,2009年8月25日的一場暴雨造成施工便道中斷,沿線的家長、老師和孩子們個個心急如焚。
災情發生后,樊增彬下令映臥路代表處立即啟動安全應急預案,克服通訊時斷時續、機械設備損失嚴重等困難,組織施工單位開展道路的搶通和保通工作。
8月27日,樊增彬趕到YW2合同段指導搶通工作,YW2合同段調集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在k11+700-k12+450處清除泥石流約3萬立方米,于8月29日上午9時30分打通該處施工便道。8月31日下午樊增彬再次來到k11+700-k12+450處研究道路拓寬方案,同一線員工奮戰在搶通第一線。
YW4合同段K34+010—K34+615處是飛石最為嚴重的路段,樊增彬率相關人員于8月28日下午趕赴現場指導該段搶通工作。他要求YW4合同段一定要在確保施工人員安全的前提下開展搶通作業;同時要做好被堵司乘人員的解釋和勸導工作。由于落石頻率相當高,作業人員常常是剛剛開始疏通,山上就開始落石;甚至有時候施工人員還沒有走到作業點,山上便飛石如雨。但是,面對危險樊增彬和全體參建人員沒有退縮,他們只有一個信念早日搶通便道送孩子們上學。終于,經過近近一周的奮戰,映臥路全線除YW4合同段K34+010至K34+615處飛石時有發生,需交通管制外,其余三個合同段均已能正常通行,山里的孩子們終于可以安全地返校了。
面對艱苦的生活環境,艱苦的施工條件,以樊增彬為代表的興蜀工程建設者們,是強者、是硬漢、是泰山崩于前也不皺眉的壯士。2010年五一前夕, 樊增彬因其在救災和重建過程中的突出表現而榮獲“四川省勞動模范”的光榮稱號。
英雄花:災后重建立新功
2010年 3月24日,四川省總工會表彰“災后重建 再立新功”勞動競賽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儀式在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舉行。當省交通工會副主席涂蕻把四川省“工人先鋒號”的獎牌交到四川興蜀公路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曾宇手里時,會場上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2009年,四川省總工會圍繞經濟發展中心,服務大局,以實施“災后重建再立新功”勞動競賽為主線,開展了以重點工程競賽為重點,創建“工人先鋒號”為載體,提高職工素質為核心的職工技能“大培訓、大比武、大提升”競賽活動。為表彰和激勵勞動競賽中涌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推動勞動競賽更加廣泛深入的開展,四川省工會決定,授予四川興蜀公路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工人先鋒號”的榮譽稱號;授予興蜀公司映臥路代表處四川省“災后重建再立新功”勞動競賽先進班組的榮譽稱號。